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1-12-07  点击:[]

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术中心于1998年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由徐德龙院士担任主任,是陕西省在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术领域原创型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系列关键技术集成化的创新基地,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成果推广与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新型科研实体,同时也是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驱动陕西乃至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发展的重要技术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立足于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需要,结合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关键性、创新性以及前瞻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培养、输送技术人才,促进产业和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工程技术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泥预热预分解理论与技术,粉体的贮存与输送和均化技术,高固气比换热、传质、反应技术在其他工业领域的拓展应用技术。

在平台建设方面,中心先后建立气固流场测试与分析冷态半工业中试试验平台、气固换热和反应半工业中试热态试验平台、输送床煤粉低温干馏半工业中试试验平台、高固气比悬浮预热焙烧-快速冷却半工业中试试验平台、水泥工业CO2捕集技术开发中试试验平台、传感与测试技术教学实验平台和洞道式干燥器教学实验平台等大型教学与科研设施,建立了配备有工业分析仪、比表面积测定仪、粉体综合性能测定仪、烟气分析仪、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同步热分析系统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的气固热动力学分析室,使工程中心的研发装备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中心各项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工程技术中心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制造领域重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为社会培养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逾十余人,本科毕业生逾百余人,每年为企业培训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逾百余人。

工程技术中心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沉淀,创造性地提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可广泛拓展应用于粉体换热与反应工程的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理论与技术。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设计的生产线过程简洁、构思新颖、投资省、余热利用充分、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各项主要指标创水泥生产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多个省市2500t/d、3000t/d和6500t/d规模的生产线上应用。与同规格普通新型干法生产线相比,使用该技术后生产线产量可增加30%-40%左右,水泥熟料的质量提高10%左右,热耗减少10%-20%左右,单位产品电耗减少5-15%左右,废气中的SO2降低70%以上,NOx降低50%以上。以5000 t/d新型干法生产线改造为例,投资为7000万元,吨熟料生产成本可降低15%-20%,各项技术指标居同行业世界领先水平。该技术既可用于新线建设,也可用于旧线改造,目前已有3条成功改造的案例。2011年,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并主持了“高固气比水泥悬浮预热分解理论与技术”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理论与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从理论创新到技术发明再到工业应用的原创性成果转化,对于改造现有的干法生产线,进一步提高我国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年,该技术作为建材工业节能减排的主推技术被列入陕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并荣获“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2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重大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2013年该技术荣获“第四届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技术”;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节能部分),同年,被世界水泥与混凝土联合会授予“最佳实用技术(BAT)荣誉”。

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工程技术中心不仅具备了研究、开发、中试、工程设计、设备加工的综合能力,而且拥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先进的试验仪器及测试手段,已经成为陕西乃至全国水泥工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领头兵,形成了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咨询―专利设备生产―现场安装与调试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在水泥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技术集成水平和科技转化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