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诚勤韧、严细实高” ——粉体工程研究所师生联合党支部典型案例
2025-10-16  点击:[]

一、支部简介

粉体工程研究所师生联合党支部是在徐德龙院士科研团队党支部的基础上于2019年组建成立。目前由37名师生党员组成,于2022年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二、典型经验

(一)打造师生党支部创新建设模式

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秉承徐德龙院士的科研精神和工作作风,坚持“严细实高、善诚勤韧”的科研团队精神,以“党建育人相融合、师生互助共成长”的建设理念,构建了“党建引领”为主轴,“铸魂育人”与“科技创新”为“两翼”,发挥“学生党员+校内导师+企业工程师”协同联动作用的“一轴两翼三协同”建设模式,推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围绕“三会一课”构建规范化制度建设

近年来,党支部逐步构建了“一核心、六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学习教育-监督评议-查摆整改”三相结合的党员监督制度,始终把教育党员摆在首位,形成了“常态化+融合化+沉浸化”的“三位一体”学习教育模式。要求每位党员完成年度“35+15”学时的线上线下学习目标。在“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发挥示范先锋作用等多个方面明确行动指南,真正做到了制度机制、组织生活、党员管理“三个规范化”目标。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强化思想引领

党支部注重先进典型的挖掘宣传,在“育-选-树-学”方面下功夫。组建了“薪火相传”党史宣讲团与“百名材子讲百年”赓续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两支社会实践队伍,足迹遍布20个省份,114个村庄、社区、学校,开展了373场宣讲,连续两年获批“全国百强实践团队”。“百名材子讲百年”赓续科学家精神走遍陕西范围内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去实地追星,持续深入推进科学家精神教育成效,培养新时代“追星人”。

师生党员助力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工作,实现了教师党员担任学生班主任和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业导师两个“全覆盖”目标。开展“青年教师进社区”主题活动9轮次。师生党员紧密联系学院工会和群团组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人均志愿时长超过100小时/年。

(四)深化“产研用”,构筑材料底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党支部秉承粉体工程研究所“精细严实、善诚勤韧”的科研精神,以“将党旗插在最需要的工程一线”为理念,发挥“学生—导师—工程师”协同作用,在工程现场组建由师生党员、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临时党小组,科研攻关冲锋队,搭建科研平台,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攻克企业生产“卡脖子”难题。

先后以自主研发技术,建成世界首条高硫铝土矿焙烧提质大型工业化生产线,为企业新增产值22.78亿元,项目成果作为西安建大建校以来重大成果首次刊登在《人民日报》纸质版。以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建成国内首条“干法钢尾渣处理系统”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线,先后签订3项EPC总承包项目,合同额累计2.1亿元。建成了34万方/年的矿井充填材料生产系统,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

学生党员力学笃行,当好材料强国“生力军”

支部学生党员秉承徐德龙院士科学家精神,树立“材料强国、材料报国”理念,践行踏实作风,在多方面挺膺担当,成长为材料先锋队、生力军。3人获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49人次获各类奖学金,发表期刊论文 50 篇、授权发明专利 20 余项;科创赛事获全国铜奖 3 项、省级金(银)奖共 10 项,建创新创业团队 11 支。

三、未来展望

未来,粉体工程师生联合党支部将继续朝着“七个有力”建设目标迈进,发挥样板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深入推进与行业企业党支部结对共建,扎根工程一线,以党建引领共同携手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树身边典型,做好典型示范,用身边事教育引导感染身边人;继续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以思想、组织、队伍为抓手,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建设成为一支真抓实干、充满活力的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