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建设,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材料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材料学院立足“研究-教学型”学院的办学定位,发扬材料学院“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精细严实,敢为人先”的治学精神,深入挖掘材料强国、材料报国的思政元素,以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与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为目标,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持续凝练“党建+”工作模式,全力推动学院党建与事业“一融双高”发展。
学院党委坚持围绕校院两级中心工作抓党建,以院所结构管理模式为特色,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深入推进各项制度建设,依靠教授工作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7个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专家治学作用,提高管党治院能力和决策科学化水平,服务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紧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契机,对标查摆制约学院发展的各类问题,为全院上下保持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提供坚实保障。在组织建设方面,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确保活动实施有指导、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反馈。鼓励、培育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党建活动,开展“六个一”活动:组党史教育宣讲队伍、建党员活动阅览空间、创党史宣传教育平台、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谈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悟伟大百年建党精神。同时,把师生党支部建设与科研团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师生联学、举办“党建+学术”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实现党员教育培养和专业学习发展同频共振。


二、坚持立德树人,聚焦以生为本,构筑具有材料底色的思政育人工作体系
材料学院党委持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育人成效,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引擎”的学风建设工作模式,围绕材料学科特色,提出以立德树人为一个主体的储能计划;以学风建设和心理育人作为“两翼”贯穿全过程的真材、透光计划;以双创意识培养、志愿实践服务、体育美育赋能组成的超导、传热、增韧“三大引擎”,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实行“421”联动机制,抓好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宿舍舍长“四个队伍”,用好校友导师、朋辈导师“两个导师”,建好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一个平台”,通过联动机制共同搭建学院学风建设育人体系。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标杆、树典型、立榜样的要求,引导青年材子树立材料强国、材料报国之志。构建了“先辈、前辈、长辈、朋辈”为主题的“四辈”榜样育人体系,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服务育人工作。协助我校筹建的“徐德龙院士生平事迹陈列厅”于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在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与监督保障作用引领下,学院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强化,一批先进集体与个人受到表彰:先后荣获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钢铁行业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个,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各1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干2人,陕西省育德先进辅导员1人,陕西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人。学院党委荣获2019-2021年度校级“先进基层党委”称号。



三、强化党建+业务,注重深度融合,持续瞄准材料学科双一流建设毫不松懈
近年来,学院建设有2支省级科研团队,2支校级科研团队,7支院级建设团队和3支培育团队。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建设有院士工作室1个;获国家优青1人,“三秦人才”称号获得者4人,省杰青2人、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各1人;晋升二级教授6人、三级教授5人。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9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5项,自然科学基金55项,新增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奖23项,厅局级科技奖13项;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科研经费合同额1.36亿元,其中转化收益1.09亿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0余篇,获省优博论文1篇,中国冶金教育协会优博论文2篇、优硕论文1篇;科技服务持续发力,先后签订3项EPC总承包项目,合同额累计2.1亿元。其中,陈延信团队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卡脖子”难题,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登上人民日报纸质版的重大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土木工程材料》等4门课程入选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和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先后荣获国家级新工科1项、省级新工科2项,高等教育协会教改立项3项、省部级教改立项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陕西省一流课程2门,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门,“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4项,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标兵1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获奖29项。
四、继往开来,踔厉奋发,努力推进材料学院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材料学院党委将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团结激励师生奋进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抓实党委引领和班子建设,突出“党建+业务”的主心骨地位,把牢学院发展的大方向,凝心聚力,激励全院师生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奋进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担当材料强国的使命感与厚植家国情怀紧密结合起来。锚定“绿色+、智能+”持续推动传统材料转型发展,把国家战略需求、产业急需作为科研方向的航标,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持续巩固产教融合特色优势;坚持把党建创新创优与学院文化积淀紧密结合起来。高水平的党建工作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学院党委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精细严实、敢为人先”的院训,传承好徐德龙院士科学家精神,认真总结,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